天邻智库中国之行提升自身影响力
天邻智库董事会和顾问委员会成员于2024年11月7日至10日于北京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访问。通过此次访问,天邻面向中国介绍了自己作为企业型的思想与行动机构致力于连接欧亚并推动国际合作的工作与愿景,建立并深化了与中国政府、经济界及学术机构的联系,并且使代表团深入地了解了当前中国的政治经济现状以及中方对加强双边交流和国际合作的最新观点与期待。
11月8日,天邻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CPAFFC)共同举办了主题为“中欧伙伴关系:共塑未来”的圆桌会议。天邻董事长乔万卡·保时捷(Jovanka Porsche)、总裁克里斯蒂安·科恩(Christian Kern)以及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杨万明分别致开幕词,共同表达了双方在全球挑战面前致力于维护中欧稳定关系的共同期望。此次活动汇聚了包括中国政府欧洲事务特别代表吴洪波、前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国家发改委国际司司长潘江、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冯忠平、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益平以及小鹏汽车副总裁王桐等在内的中国政府官员、学者和商界人士。与会者在发言中表达了对中欧关系建设性发展的乐观态度。天邻董事会和顾问委员会成员还就当前双边关系的现状发表了看法,包括美国选举后的国际动态、气候与能源合作以及中欧学者间学术交流等议题。双方都认为,在全球地缘政治变化中,中欧关系日益重要,中方对于天邻在促进双方互信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给予了明确的赞赏和支持。
11月8日下午,天邻访问了外交部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机关,并与外交部副部长邓励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何维会谈。中方对天邻在促进双边交流方面发挥的作用表示高度赞赏,并鼓励天邻继续加强与中国的交流,并承诺为天邻促进双边友好合作的工作提供必要支持。
11月9日,代表团与前科技部部长、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CAST)主席万钢,以及前驻奥地利和德国大使史明德进行了会谈。万钢在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与天邻代表团成员讨论了电动汽车创新、能源转型和气候变化等议题,双方一致认为经济增长与国际合作之间应保持平衡。双方讨论也涉及了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关税问题,并一致认为,尽管经济独立性至关重要,但不应以牺牲国际合作为代价。实现经济安全与发展之间的平衡应是双方共同追求的目标。
同日,天邻代表团还参加了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的“中国欧洲智库网络(CTNE)”启动仪式。天邻总裁克里斯蒂安·科恩和秘书长菲利普·罗斯勒(Philipp Rösler)向中国官员、学者和媒体代表介绍了天邻的使命与愿景,并表达了对于中欧继续保持稳定合作关系的期待。
在一系列的拜访行程之余,克里斯蒂安·科恩、菲利普·罗斯勒以及顾问委员会成员马可·特洛伊霍(Marcos Troyjo)教授在由天邻合作伙伴财新传媒主办的第15届财新峰会——“在不平衡的世界中寻找机遇”中作了主题演讲。三位演讲者讨论了中欧经济尤其是中欧在新能源方面的合作关系,并对于在逆全球化与地缘政治变动背景下开展国际合作的潜在机遇发表了看法。访问结束后,天邻顾问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会议,规划了2025年的工作计划和战略伙伴关系。
此次代表团成员还包括顾问委员会成员赫塔·多依布勒-格梅林(Prof. Dr. Herta Däubler-Gmelin)、辜学武(Prof. Dr. Gu Xuewu)、埃伯哈德·桑德施奈德(Prof. Dr. Eberhard Sandschneider)、马可·特洛伊霍(Prof. Marcos Troyjo)、徐飞玉(Dr. Xu Feiyu)以及总经理纪韶融(Oliver Radtke)。
天邻智库通过此次中国之行进一步巩固了与包括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财新传媒在内的长期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开拓了与中国政府机构、媒体及经济和学术界之间的联系。通过参与活动以及媒体采访,天邻展示了其作为促进欧亚之间沟通与合作的重要桥梁的角色,并为未来加强与中方之间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